博客归档

2009年9月23日星期三

大红袍

大红袍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天心岩九龙窠悬崖上,相传清代中期已有大红袍名。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内山(岩山)有较大面积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或微波,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齿较税 深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红色,茸毛尚多,节间短,一芽三叶埋芽重41.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 ,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儿茶 素总量18.2%、咖啡碱4.2%。制乌龙茶,品质特优,条索紧实,色泽绿褐润,香气馥郁芬芳似桂花香,滋味醇厚回甘,“岩韵”显,香味独特,是武夷岩茶 之珍品。抗旱性与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内山(岩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园地。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铁罗汉
   学名:C.sinensis cv.Tieluohan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慧苑岩之内鬼洞(亦称峰窠坑),两旁悬崖峭壁,茶树植于一狭长地带的小溪涧旁(竹窠岩长窠内亦有与此齐名之树)。相传宋 代已有铁罗汉名,为最早的武夷名枞。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平,叶尖钝尖,叶齿稍钝浅 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一芽三叶百芽重42.0g。花冠直径3.5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牙叶生育力较强,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2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2.9%、茶多酚 29.7%、咖啡碱3.7%。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幽长,滋味浓厚甘鲜,“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同其他武夷名枞。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白鸡冠
   学名:C.sinensis cv.Bqijiguan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 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隐屏峰蝙蝠洞(在武夷宫白蛇洞口和慧苑岩火焰峰下之外鬼洞亦有与白鸡冠齐名之树),相传明代已有白鸡冠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微波,叶身内折或平,叶尖渐尖 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 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 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水金龟
  学名:C.sinensis cv.Shuijingui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牛栏坑杜葛峰之半崖上。相传清末已有此名。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中等大小,树姿半开张,分枝较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或平,叶缘微波,叶身内折,叶尖渐尖或骤尖,叶 齿稍税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紫绿色,茸毛较少,节间较短。花冠直径3.0cm,花瓣7-8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牙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30kg以上。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 2.3%、茶多酚28.8%、咖啡碱3.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绿褐润,香气浓郁似腊梅花香,滋味浓厚甘爽,“岩韵”显。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繁 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半天腰
  学名:C.sinensis cv.Bantianyao

  武夷传统五大珍贵名枞之一。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晚生种。二倍体。

  产地及分布:原产福建省武夷山市三花峰之第三峰绝对崖上,相传清末已有些树。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内山(岩山)。20世纪80年代以来,武夷山市已扩大栽培。国内一些科研、教学单位有引种。

  特征:植株高大,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呈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或椭圆形,叶色深绿或绿,富光泽,叶面微隆起,叶缘平,叶身稍

  内折或平,叶尖渐尖或稍钝,叶齿稍钝浅密,叶质较厚脆。芽叶黄白色,茸毛少,节间短,一芽三叶百芽重57.0g。花冠直径3.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较强,发芽较密,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下旬。产量中等,每667平方米产乌龙茶1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 3.5%、茶多酚28.2%、咖啡碱2.9%。制乌龙茶,品质优,色泽暗黄,红点明,香气高爽,稍经贮存以橘皮香,滋味浓醇甘鲜。抗旱性和抗寒性强。扦插 繁殖力强,成活率高。

  适栽地区:武夷山或相似自然环境的乌龙茶茶区。

  栽培要点:选择原种健壮的母树剪穗扦插,培育壮苗。选择土层深厚的园地种植,增施有机肥。幼龄期茶园铺草覆盖,及时定剪,培养丰产树冠。乌龙茶按照“小至中开面”鲜叶标准采摘,一般在5月中旬开采,不宜偏嫩或偏老采。

品滋味时,舌头的姿势要正确,把茶汤吸入嘴内后,舌尖顶住上层齿根,嘴唇微微张开,舌稍上抬,使茶汤摊在舌的中间部分,再以腹式呼吸用口慢慢吸入空气,使茶汤在舌上微微滚动,连吸二次气之后,辨别出滋味来,即闭上嘴,舌的姿势不变,从鼻孔排出肺内废气,吐出茶汤。
  如果初感到有苦味的茶汤,应抬高舌位,把茶汤压入舌根。进一步评定苦的程度。
  如果怀疑有烟味的茶汤,应把茶汤送入口后,嘴巴紧闭,舌尖顶住上颚后,用鼻孔吸气,把口腔鼓大,使空气与茶汤充分接触后,再由鼻孔把气放出。这样来回2--3次,对烟味之评定较为准确。
   品味茶汤的温度以40~50度为最适合,如果高于70度,味觉器官烫伤,影响评味结果;而低于40度时,味觉器官品评茶汤的敏感度将下降,在较低温度的 茶汤中,溶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茶汤变为不协调,失去品评的正确依据。原因是茶叶中与滋味有关的物质在热汤中溶解多而协调,但随着汤温下降,原溶 解在热汤中的物质逐步被析出,汤味变得不协调。
  品味茶烫时,每一口茶汤以5毫升为最适宜,过多时感觉满口是汤,在口中难以回旋辩味,过少时也觉得嘴里空旷,不利于辨别。我们说品茶,一杯茶要小口小口的喝,一杯15毫升的茶分三口来喝,才叫“品”。
  品味的时间要掌握得好,一口5毫升的茶汤4秒钟在舌口中回旋两次,一杯茶品味三口即可。如果须再品其他茶,为了更精确的比较滋味,以温开水漱口,把舌苔上高浓度的粘滞物洗去后再评,才不会麻痹味觉达不到评比的目的。
  在茶汤入口时,很自然的吸入,速度不能快,如果太用力吸,就会加大茶汤的流速,部分茶汤就会从牙齿的间隙进入口腔,使齿间的食物残渣被吸入口腔与茶汤混合,增加异味,不易正确的评出滋味来。
  品评茶汤的滋味,包括浓淡、弱强、爽涩、鲜滞、纯异、刺激性、收敛性、活力、身骨、回味等特质。茶汤吞下之后,喉咙感觉的软甜、甘滑、回韵等,也是品味的重要项目。

武夷岩茶作为一种商品,在生产、加工、销售及品尝过程中,理所当然地要涉及到审评质量问题。武夷岩茶讲究内质,所以主要是香气和滋味两个因子。目前茶质主要是靠感官鉴评,因此要娴熟的功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通常论定茶叶品质之高下,以科学方法的审定多由如下各因子决定之:甲、茶师观感因子:如形状、色泽、滋味、水色及叶底等。乙、茶叶物理的因子:如暗片、 青片、黄片、夹杂物之含量和茶叶比重及浮量等。丙、茶叶化学的因子:如灰分、水分、水浸出物,以及香油、单宁、茶素等重要成份之含量及其比例。
  优良之成品岩茶,必须达到如下之标准:
  1、形状:须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致稍细,惟水仙香味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色泽:色须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须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醇茶,故须具有绿茶之清香与红茶之熟气,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水色: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冲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滋味: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甜可口。岩茶口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冲次: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八泡有余香"
  7、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
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
在物理的因子方面,如茶梗黄片、茶末含量,其他夹杂物要达到要求,越少越妙;检验所含水分、水浸出物、香油、单宁、茶素等的含量一定不能超过要求。

优质成品武夷岩茶标准

1、形状:质实量重,条索长短适中,紧结稍细,惟水仙品种,因属大叶种,条索可略粗,但力求纯净,整齐美观。

  2、色泽:呈鲜明之绿褐色,俗称之为宝色,条索之表面,且呈有蛙皮状之小白点,此为揉捻适宜焙火适度之特点。

  3、香气:岩茶为半发酵茶,具有绿茶这清香与红茶之熟香,其香气愈强愈佳,且清新幽远者为上品,缺此不能称为佳品。

  4、水色:岩茶水色一般呈深橙黄色,清澈鲜丽,且须泡至第三、四次而水色仍不变淡者为贵。

  5、滋味:岩茶之佳者,入口须有一股浓厚芬芳气味,入口过喉均感润滑活性,初虽有茶素之苦涩,过后则渐渐生津,甘短期可口。岩茶品质之好坏,几乎全部取决于气味之优劣,韵味之醇淡厚。

  6、冲次:通常以能泡冲至五泡以上,茶之原有气味仍未变淡者为佳,最佳者八泡有余香、九泡有余味。

  7、叶底:良好之茶叶,冲开水后,叶片易展开,且极柔软。叶缘可见银朱色;叶片中央之绿色部分,清澈淡绿,略带黄色,叶脉淡黄,即常言的绿叶红镶边